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777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大众开始思考,科普为什么需要来到短视频?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年轻人来了。


“知道”(nz_zhidao)跟你谈谈,当60岁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遇上短视频,会碰撞什么火花?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 第1张

(IC photo / 图)

“橡胶轮胎上,为什么要刻上花纹?”

“田里不用播种,那么多的杂草哪里来?”

“为什么不能在伤口上撒盐?”

“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?”……

这一个个奇妙有趣的小问题,曾出现在不同版本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上。1961年诞生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今年已经“60岁”了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。

只是,在传播媒介不断更迭、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,“60岁”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还能够得到新一代年轻读者的喜爱吗?影响了几代人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该如何获得新生命力?
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变迁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最早于1961年出版。

书中并不是真的有十万个问题,它来自于一首小诗,“五千个在哪里,七千个怎么办,十万个为什么”,十万只是形容数量很多,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探索欲,让读者顺着“十万个为什么”去寻找“七千个怎么办”,进而发现“五千个在哪里”。

1961年出版第一版以来, 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先后经过6次改版, 至今发行量累计超过1亿册, 是中国最著名、影响力最大的少儿科普读物。

1961年第一版发行超过580万册。

1964年的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不断改进, 问题容量扩大,总发行量达到1200万册。

1970年出版的第三版, 创造了3700万册的发行奇迹。

1980年的第四版首编发行量为3000万册左右。

21世纪前后出版的第五版和第六版,内容上较前四个版本有了与时俱进的改动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 第2张

不过,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发行量有所下滑——1999年的第五版发行量为721万册, 2013年的第六版发行量为180万册。

版本不同,但殊途同归。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不改“普及科学知识, 传播科学精神”的初衷,架起科学与大众的桥梁,用通俗的语言把科学知识传递给公众。

它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。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, 而是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, 引发求知欲,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。因此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也被誉为“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”。

“60岁”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见证了时代的变化,也见证了传播媒介的变化。在信息传播渠道有限、纸质书的黄金时代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受到全民追捧,有的版本甚至发行量高达3000万册。

而进入新世纪之后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在青少年图书市场的占有率仍然“笑傲江湖”,不过总发行量却有了较大的下滑。与其说是《十万个为什么》“过时”了,毋宁说是传媒媒介、科普载体发生了变化。除了书籍以外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也来到网络上、来到短视频中。

在前互联网时代,主要通过科技馆、课堂、教材等传统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。手机互联网时代到来,短视频平台崛起,知识科普找到全新的方向。

2021年6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—2035年)指出,大力开发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科普作品,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,是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,构建科学素质建设体系的重要途径。

于是,“60岁”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最近也来到了短视频。藉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出版60周年之际,抖音宣布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推出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短视频,在短视频上也可以看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了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 第3张


当短视频遇上《十万个为什么》

渐渐地,大众开始思考,科普为什么需要来到短视频?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年轻人来了。

国家版权局6月发布《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(2020)》显示,2020年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.73亿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去年发布的《青少年蓝皮书》指出,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,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了78%。

移动互联的时代,手机已经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工具,青少年也不例外。哪里有青少年,科普就应该在哪里进行,一旦打破对短视频的偏见,就会发现,短视频在科普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 第4张

具体来说体现为四个方面。

其一,“知识传播即时化”。以前要阅读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只能通过购买书籍的渠道,整套书籍的定价几百元,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消费得起;并且,即便购买了书籍,也很难做到随时随阅读。

而短视频就没这个困扰——随着4G和5G普及和应用,只要有手机有网络,打开科普的短视频,就可以“阅读”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任何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。知识传播便捷化、即时化,随时随地都可以快乐学习。

其二,“知识呈现人格化”。阅读书籍是一个静态的动作,是人与书籍的交流;短视频上的科普,常常是人与人的交流,由个性鲜明、情感饱满、具象的“人”来为受众解说,与受众沟通,建立情感的链接,让科普更具人性魅力与人文温度。短视频上的科普“网红”,就是知识呈现人格化的典范,他们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,让科普“课堂”变得更加生动、更有黏性。

其三,“隐性知识显性化”。相比抽象的文字,科普短视频作为图像、声音、文字三者的结合,将科学知识变得可视化,使隐性知识得到了显性化处理。比如短视频的动画,让我们了解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的传染过程,看到遥远的行星运行规律,知识的展现清晰明了、形象活泼。

其四,“复杂知识通俗化”。科普的要义就是普及,这是短视频的特长,它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,比如通过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,或者用动画效果还原,亦或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解说,把抽象、高冷的科学知识更加“接地气”、更加易于理解。

比如“十万个为什么”的抖音号发布的“海水是蓝色的,为什么海浪是白色的呢?”,伴随着汪品先院士的解说,视频下方出现了活泼有趣的动画效果,通俗易懂也更加入脑入心。

《十万个为什么》60岁了,年轻人还在看吗? 第5张

可见,短视频在科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进一步打消知识的传播门槛,拉近了大众与知识之间的距离。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,科学传播被看作是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“两翼”。公众对于科普的需求显著提升,短视频的出现,创新了科学传播方式、有效提升了科学传播效果,成为科普的最佳工具与最有效手段。

科普知识来到短视频,很快受到青少年的欢迎。在今年5月发布的《抖音青少年模式数据报告》指出,在青少年模式下,科普创作者最受欢迎。近几年来,短视频平台也一直在承担责任,加大对青少年知识内容的投入。比如抖音就一直在扶持科普内容、着力打造“视频版百科全书”上,相继推出了“知识一分钟”“抖音公开课”计划、“DOU知计划”、“少年科学说等大型活动,成为国内最大的知识普惠平台。

总之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息接收方式,几十年前能拥有一套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是莫大的幸福,它并非人人都可以拥有;而今天能随时随地收看短视频版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青少年,也是幸福的,这种幸福触手可及。“60岁”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不会“过时”,在短视频的助力下,它会越来越“年轻”,继续点燃青少年的科学兴趣。

文|南周知道

好了,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全部内容了,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,小编收集整理文章不容易,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的记得点赞或者转发哦!!!

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,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(◠‿◠),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(ಥ_ಥ)!!!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九七分享吧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相关阅读

花儿为什么这样红?

螳螂吃蛇,吃丈夫,听过吗?

陈松伶放弃生育上热搜:生与不生,差别可不只是个孩子

为什么会发生痛经 痛经如何治疗

O型血是万能血?可以随便输?别再被忽悠了

叶利钦解体苏联的目的是什么?

为什么医生总是建议你洗牙?真不是在坑钱

当年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战争,战后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

车臣军队果然威猛:将助俄军攻下第一个重要城市?

情侣接吻时,第几秒伸舌头比较好?

为什么说犹太人不值得怜悯呢,“河海豚计划”就是原因

吃菠萝之前为什么要用盐水泡呢?现在清楚还不晚!

发表评论

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639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