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年,红颜知己说只有跳江我们才能逃避现实,21年后老舍投湖自尽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917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1966年,北京太平湖边,坐着一个头发半白的老人。他在湖边徘徊了整整一天,夜色渐深,四下无人,这位老人纵身跳入湖中。他是被誉为“人民艺术家”的老舍。
文人内心藏着更多的东西,对现实看得更透彻,也更容易感到失望。老舍选择投湖自尽,以此结束自己的一生,除了在特殊时期遭到批斗外,或许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。
1938年,日军全面侵华,军人上战场抗日,而文艺界的青年也不愿熟视无睹,他们效仿鲁迅先生,以笔为枪,用文字激发群众的力量。当年,一群文艺青年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,书写爱国作品,唤醒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、民族意识。
当时,《骆驼祥子》已在杂志上连载,任山东大学文学教授的老舍,在文艺界中的地位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。因此他任该协会的常务理事,而她的秘书,是一位年轻女子,赵清阁。
赵清阁家世不幸,孤身一人北上,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。她颇有才气,年纪轻轻便在文艺界展现风采。此时,赵清阁23岁,老舍38岁。
赵清阁成为老舍的秘书,两人因工作原因相处的时间极多,而在这一过程中,彼此发现对方与自己是如此契合。他们有一致的喜好,有共同的理想,还能时常就文学进行交流。两人曾合创《桃李春风》话剧,备受好评。才子佳人,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,似乎是必然的。
然而,在这段风花雪月的感情中,却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人,那便是老舍的妻子胡挈青。老舍与赵清阁相识时,与胡挈青的婚姻已有7年之久,还有了两女一子。当时老舍在武汉,胡挈青则在北平,照顾老舍母亲,抚养三个孩子。
倘若两人是旧社会中家族安排结成夫妻的还好,没有感情,便负责地结束婚姻,倒也算是有担当,只是老舍与胡挈青两人从头到尾,都是一段自由恋爱的感情。两人同为满族正红旗人,都接受了新式教育,是思想解放之人,老舍是文艺界的大师,而她师从齐白石,绘画造诣颇高。两人的相识也是由朋友介绍,然后开始自由恋爱。门当户对,般配至极。
老舍追求胡挈青时,也是用尽心思,信一封封地送到胡挈青手中,还约定绝不吵架。但这样的感情,竟还是难逃七年之痒。两夫妻长年分隔两地,又出现了赵清阁这样一位“解语花”,一个男人的心里,装下了两个女人。
老舍与胡挈青因战乱,从武汉移居到重庆,在重庆的时候,两人已是公开同居的状态,生活在一起,创作在一起,作品上的署名,两人名字也是紧紧相依。这样轰动的风流韵事,自然迅速地传开。胡挈青听到消息后,悲痛之余,已经在思考如何应对。
她对老舍的感情仍在,也不愿让这个家庭破裂,于是她迅速收拾行李,带着三个孩子,在战火纷飞中到了重庆,这一路足足走了3个多月。
正妻到来,赵清阁也无法视若无睹。她搬离两人同居的住所,最后去了上海。老舍与胡挈青在重庆居住了一段时间,心中却无法忘怀赵清阁。感情无法压抑后,老舍最终去了上海,而胡挈青也十分执着,也跟着追去了上海。
文人是何等傲气,赵清阁虽对老舍情深义重,却无法忽视正妻的存在。何况她想要的是明媒正娶,是一段合乎礼节的男女关系。赵清阁没有再见老舍,只给他带去八字:各据一城,永不相见。
自此,两人断了来往,老舍回到北平,回归原本的家庭。只是人虽无法相见,感情却不是说断就能断的,老舍与赵清阁谁都未能放下彼此。1945年,赵清阁写下小说《落叶无限愁》,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与老舍与赵清阁两人高度相似,可以看作是赵清阁对两人感情的思考。
在这本书中,她写下:“一个中年人的感情,本质是世故的,偶然的天真,不可能持久!”
她又说:“除非我们一起去跳江,才能逃避现实,才能克服矛盾。”
1946年,老舍去美国讲学时,曾给赵清阁寄去一封信,信中他半是邀请,又似乎只是一种幻想,他说:“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,为了重逢,我们到那儿定居吧。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。”
这一切当然也被胡挈青敏锐地察觉到了。她虽能勇敢地不远千里追回丈夫,但几个女人在感情中能做到大度。日日相见,眼前人心中却藏有另一个女人,她如何能忍?
越到后来,胡挈青与老舍之间的年少情谊剩得越少,最后竟有些仇人相见的架势。胡挈青甚至登报,写大字批斗老舍。在时局、妻子的重压下,在心中理想之人、之地无法拥有的愁苦之下,老舍在太平湖中坐了整一天,最后在半夜投入湖中。
赵清阁家中,留有一副老舍所写的对联,所题小字为“清阁长寿,老舍恭祝”,晚年赵清阁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书画捐给国家,仅留下这唯一一幅真迹。1999年,赵清阁病逝,终生未嫁。是该说命运弄人,还是说情爱伤人,这恩怨纠葛,皆已随风而去。
好了,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全部内容了,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,小编收集整理文章不容易,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的记得点赞或者转发哦!!!
九七分享吧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请联系QQ2387153712删除,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还不错的请给小编点个小赞(◠‿◠),小编每天整理文章不容易(ಥ_ಥ)!!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